池上二首
背景介绍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诗歌,诗中描写的是夜晚池塘边的一幕,小篆雕刻家池鹤的刻字技艺被誉为“池上笔派”,因而被称为“池鹤”。
其一
池边蛙鸣声中秋,荷叶随风坠。倚杖新晴岑寂处,潇湘谒帝求宣教。
译文
秋天的夜晚,池塘边充斥着青蛙的鸣叫。荷叶随风飘落。我依靠着手杖,站在一处安静的山坡上,倾听着天地间的寂静,寄望于请求上天的指引和启示。
解读
这首诗叙述的是一位文人在池塘边,借夜晚之静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宗教信仰的探索。文人所处的位置,靠近池塘,能够清晰地听到青蛙的鸣叫,这种自然的声音,使得文人的情绪和思想进一步地深入了自然界的深处。寂静的天地中,文人触摸到龙神的灵魂,这是池鹤视为创作理想的情绪状态。
其二
枕带盐嘶骑丹凤,雨翻鸡砂几重。雕栏朗月如霜白,洲仙对镜镶明珠。
译文
我躺在枕带上,听到嘶骑的蹄声,飞凤的啼叫;淅淅沥沥的雨,在鸡砂上产生点点水花。形成几重积雨。月光洒在雕栏上,如同瑰丽的霜雪,为这一切披上一个神秘的十二分光华。
解读
这首诗歌叙述了诗人在一夜的梦境中的所见所闻。嘶骑的蹄声,飞凤的啼叫,是诗人对于华丽的世界的畅想,这是带着神秘色彩的智慧之光。文人,通过显微镜一般的清晰印象,致力铺陈奇幻的情境。同时,他通过对明珠、鸡砂的描写,诗意深远,锻造出神秘唯美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