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含量公式的外标校正因子
在化学分析中,测定样品中化合物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为了减小分析误差,我们通常需要采用外标法进行校正。外标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对标准溶液进行测定,获取外标准曲线,然后将该标准曲线用于样品测定中,从而计算出样品中化合物的含量。而外标校正因子则是在外标法中用于校正样品测定结果的重要参数。
什么是外标校正因子?
外标校正因子也叫做系数,是指将外标准溶液的浓度(C1)与样品中化合物的浓度(C2)之比,即C1/C2。它是用来校正样品分析结果的系数,通俗来说,就是将样品中读数直接乘以外标校正因子,从而得到样品中的化合物含量。因此,外标校正因子的正确计算对于测定样品中化合物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计算外标校正因子?
外标校正因子的计算通常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 准备系列标准溶液
系列标准溶液需要分别采用相同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外标曲线的制备。制备曲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是以浓度为横坐标,用样品的吸收峰作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制备好标准曲线后,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进行浓度的计算。
2. 测定样品读数
将待求得化合物含量的样品测定三次,并求出样品的平均吸光度值。一般来说,要求三次测定的误差在0.5%以内。如果误差大于0.5%,则需要继续测定,直到三次测定的误差都小于0.5%。
3. 计算外标校正因子
外标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为C1/C2 = S2/S1,其中S2为样品的平均吸光度值,S1为标准溶液对应的平均吸光度值。通过这个公式就可以得到外标校正因子了,求得该因子后,就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含量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问题
外标校正因子的计算应该要注意一些问题:
1. 标准曲线的制备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确保成线性关系。
2. 测定样品的读数应该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保证读数精确。
3. 测定外标准溶液和样品的条件应该尽量相同,以保证计算所得的外标校正因子准确无误。
4. 进行外标校正因子计算时,要保证吸光度读数之间的时差尽量小,避免光波长漂移对吸光度纠正的影响。
通过以上几点注意事项,我们就可以准确计算外标校正因子,从而得到样品中化合物的准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