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调整,你需要了解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个税起征点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了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但是对于不同收入的人群,如何确定应该纳税的收入额度就需要通过个税起征点来界定。个税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最低限额,即税前收入与各项扣除后,可减轻个人所得税的部分,达到起征点以上的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二:为什么会调整个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时的一个要素,其调整目的在于平衡财政收支与社会公平,避免当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时过高的个税起征点造成突然的负担。2018年,中国政府实施新个税法,除了对原有税制进行调整,个税起征点也得到了提高,其中,工薪阶层起征点普遍提高到5000元。问题三: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上调个税起征点直接降低了一定收入层次的社会负担,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税收红利。新个税法还明确划分了多个税率级别,对多数人来说税率下调、税基增加、扣除标准提高是可以直接受益的。不过,工资较高的人,由于涉及更多精细的税后支出计算和更强的财富积累,会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更加敏感。此外,对于一些高收入者和资本类所得者来说,税收的负担将更加明显。 综上,个税起征点调整,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税收制度体系,也会给一般人群带来更多的实惠,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个税起征点提高了,但是仍然存在收入逃税、薪资过低或高等问题,为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我们还应该在日后的工作中加强财产及收入的管理和合规性,既减少自身的风险,也能更好地配合国家税收政策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