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古诗诗意(美人送别)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古诗诗意(美人送别)

美人送别

古诗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百里秦川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意:

这首《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写的是一位美人送别她的爱人的情景。易水,是一条流淌在华北平原上的河流,两岸有座座美丽的城池。故事发生在唐朝,时值安史之乱,战火纷飞,唐军和叛军争夺中原,民不聊生。

第一段:江山代有才人出

骆宾王的《易水送人》从第一句“大江东去”就给人以巨大的气势感。大江东去,天上长江水,浪花淘尽,一段过往尽付东流。这里指的是黄河,黄河东去与长江水交汇,象征着黄河文明一脉的延续。时值唐朝,境遇动荡,这样铺陈气氛就很有视觉冲击力。

“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是指英俊、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人。诗人所称的“千古风流人物”是指那些历史长河中扬名立万的豪杰和文人。他们有的功名利禄,有的坚守信仰,更多的则是短暂经历了辉煌人生。诗人用“千古风流人物”一词,既表达了对那些才华出众且不畏荒芜岁月的人的向往和敬畏,也表达了对那些幕红容易薄的喟叹和感叹。

第二段:家国悠悠,百年萼冷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百里秦川绝”指的是汉朝的关中平原上,这里保留了许多古老建筑,常有旅行者前来游览。“三百里秦川绝”意味着此地土地贫瘠,缺水,南北分别为沙漠和森林,很难让人在此立足。加上当时唐室动荡,使得这里的人们流离失所。骆宾王把家国沦陷和民生疾苦,通过对秦川绝境的写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是为警报敌情而点燃的火堆。这里指战争颠沛流离的图景,诗人寄托的是奔走流离的朝民对家国情感之深和对亲人关情之浓。而抵达的家信,则是离人的唯一温暖,也是最重要的心灵寄托。

第三段:青山绿水,春光明媚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诗表达了送别者的心情。白发苍苍,显然是一位年老的妇女,想到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分别时的不舍,不由自主地挠起了头发,然后又开始理起来,白发光滑,尽显母性之恩。任凭风吹雨打,岁月凋零,她牵挂心事却不离不弃,这份亲情真挚而又感人。

易水,流入清波潭。这里清波潭则是当时汝州一处美丽的湖泊,而文字隐喻了爱情。在这个美好的春天,看到流水潭及早春的山峦,送别者开始感叹这里的美丽,在她眼中,这里气色非常好,又是一个让人不想离去的善地。

骆宾王是唐朝古典诗歌中风格清丽、文采华丽、感情细腻的代表之一。《易水送人》给人一种气势恢宏、激情澎湃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以美女送别恋人的深情之美。这种美,既来自“物象”自身,也来自文学诗文艺术的启迪和引领。无论是文学的渗透还是形象的张扬,都使得创造出的文学形象更加深远、动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