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揭秋季气候真相的节气
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这一天,气温渐趋凉爽,露水沾在草木上,给人们带来一种清新、澄明之感。那么,白露究竟是几号节气呢?接下来,我们来一探究竟。
白露的来历和含义
白露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起始于周代。我国古代关于白露的记载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及尔泛舟,遵彼潜流;我送楚童,邃及山郁。白露湿裳,荷薪以期;君子信而好,莫如养吾芝。”在《月令》中,“白露”解释为“露气始凝,白露盈草木”的意思,这也表明了白露节气时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开始干燥,露水增多的特征。
白露在农事上的意义
白露是揭晓秋季气象谜题的重要节气之一。白露时节,秋雨时常骤降,气候开始转凉,农事日程紧接着而来。 对于农业生产的农户来说,白露节气也标志着收获季节的开始。在我国南方,白露节气时,正是果子成熟的时候,如葡萄、桃子、香瓜、草莓等等,因此,白露也有着“百果成熟”的美称。在北方,正是小麦、大麦等作物的收获期,也是秋收的开始。同时,在白露节气后,气温逐渐降低,草木的落叶增多,农民也会进入收割、翻耕、储存、开沟、灌溉的重要时期。
白露的文化内涵
白露节气的阳气缓降,阴气开始上升。视觉上,白露节气象征着清晨的露水在由“白”转为“露”的中间状态,有一定的过渡意义。阴阳学说则把“白露”当做“收”和“藏”的重要标志,也是“生长”与“腐败。”相互转化的时期,在古人看来,白露也象征着丰收与黄金时期的到来。在很多诗词中,白露也被称作“秋露”、“菊露”等等。散文作家汪曾祺曾写道:“中秋后的第一个节气是白露,这就是收恩的意思。收完之后,已是粮满仓,屋有余粮。”白露也有着催人奋进、珍重生命和把握时光的文化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