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原文欣赏
孔子的家庭背景
孔子是卫国人,祖籍在宋国,属于少昊后裔。他的父亲名叫丘,是卫国的司马,也就是卫国军事的总指挥官。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的父亲丘完是一个德高望重、志向远大的人。然而在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家道中落,孔子小时候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不过,他的母亲一直为他树立起“博学、笃志、宏开、巧思”的教育目标。孔子自小聪明好学,好奇心强烈。他被誉为“五十而学天文,六十而耳目聪明”,可见他的学习难度之高、毅力之强。孔子求学经历
孔子自小立志学习,经过不断的自学和师从、游学等方式,他成为了当时公认的大儒,被后人誉为“天下彦”。 孔子先后拜师学习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从而修得内、外、经、史、子、集之学。在其中,《周礼》、《诗经》等成为了他熟背的一些经典文化。 正当孔子追求更高学问的时候,他被知名学者老聃感知到了他的才华并且招他为门徒。同时,孔子又有幸在游学途中遇到了子思、墨子等其他著名的思想家,并向他们学习了很多。因此,他的思想与知识渐渐的趋近于成熟。孔子的思想贡献
孔子的思想包括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仁”的概念,它成为了后来中国思想文化的中心思想之一。 所谓“仁”,就是友善、宽容、互助等美好的道德品质。孔子认为,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向这个方向去迈进的努力,才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此外,孔子也提出了“君子”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具有“仁”德、慷慨大方、具有丰富学问的人才有资格称为“君子”。而这种“君子”素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一直推崇的。 总之,孔子的贡献在于他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